“故纸”里的《文史哲》点滴 | 徐迎军
《文史哲》编辑部的故事(上)| 央视专访·中国文艺报道
《文史哲》编辑部的故事(下)| 央视专访·中国文艺报道
《文史哲》是山东大学人文学术传统的一面旗帜。作为一名山东大学校友,我上学时就对《文史哲》慕名已久,工作闲暇喜欢留连书肆,对于与《文史哲》相关的历史资料也一直留心。这里谨据我保存的几件与《文史哲》相关的“故纸”,追索一下《文史哲》的几件小事。
一、早期《文史哲》的专职编辑季楚书
杨向奎先生在《早期〈文史哲〉》一文中提到:“1955年以后来了专职编辑季楚书同志,这时《文史哲》的销路稳定了,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,基础巩固了,又出版了几本专题论文集,这是一种好的做法,我想《文史哲》还可以做下去”。
笔者藏有1957年季楚书致中华书局资深编辑姚绍华信札一通(图1),信中写道:
绍华同志:
手教敬悉。近日偶患小恙,致稽裁复为歉!
《文史哲》丛刊承你帮助在你局分辑出版,我们至深感激!第一辑文稿二篇,今明即可寄出;第二辑下星期内寄出。兹将第三辑《司马迁与史记》目录,另纸抄录。
垂询几点,我们讨论后答复如左:
一、我们丛刊里多引古书,较用繁体为好,请一律用繁体字付排。二、直排虽较好,但为横排方便,可用横排。三、版面无问题,封面式样,请寄给我们看看。四、编辑费无问题,只是稿费已发表者,希望酌增为千字八或九元,因为一般都是在十元,此上。请核定。未发表者同意你提的办法。我们编辑很匆遽,如发见疏漏,请不吝订正。此复。致
敬礼!
弟季楚书 一、十七司马迁与史记目录
一、史记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高亨二、试论司马迁《史记》中的语言 殷孟伦三、司马迁赋作的评价 赵省之四、略谈司马迁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 殷孟伦五、司马迁生平及其在历史学上的伟大贡献 郑鹤声六、司马迁在祖国文化遗产上的伟大贡献与成就 卢南乔七、论司马迁及其历史编纂学 卢南乔八、关于司马迁生平年月三考 程金造九、太史公书名考 陈直二、《文史哲》的重要作者:潍坊“两大家”
山大历史系曾经有“八马同槽”之说,意指八大著名教授。在八大教授中,赵俪生先生、张维华先生都是《文史哲》的重要作者,而两位先生的家乡都在潍坊,一个安丘,一个寿光。根据知网统计,赵俪生先生、张维华先生在《文史哲》发表的论文分别为22篇和14篇。赵俪生先生1957年离开山大后,仍在《文史哲》发表论文10余篇。
我家最近距离的银行是“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天水路分理处”,稿费请寄此址。
《文史哲》第五期除例送外加购十册,请扣款。
敬礼!赵俪生1981.9.3日图2 赵俪生信札
三、《文史哲》的“家底”
1966年《文史哲》第二次停刊后,原编辑部工作人员分至其他单位,办公室挪作他用,原有图书资料也大量流失。这种情况下,为了妥善抢救和保管《文史哲》编辑部财物,原《文史哲》编辑部工作人员宋桂芝、顾琴芬等于1970年8月10日致信学校,对编辑部原有资财做了回忆,并对现存资产做了清查,形成了一份《关于〈文史哲〉编辑部资财清查情况报告》(见图4),正文共4页,另附《〈文史哲〉图书杂志登记统计表》等90余页。
图4 关于《文史哲》编辑部资财清查情况报告
根据我们的回忆,编辑[部]在封门前原有资财情况大致如下:
(1)原有家具:
写字台一个 会议桌二个 椅子十多把 三抽桌二个 文件橱三个 杂志架二个 书架七个(五大二小) 报架一个 双人床二个 脸盆架一个 小脸盆一个 木箱十个左右 自行车一辆
(2)其他主要物资:
图书:原有五个大书架、二个小书架的书,另外还有小说约五十册左右,共有约1400册左右。
杂志:包括自1951年创刊以来的《文史哲》、复刊以后的《文史哲》和其他交换来的刊物,约共有12000本左右。
报纸:自创刊以来九种报纸每月的合订本。
其他还有《文史哲》编辑部和编委会图章各一枚,作者卡片、作者档案、作者来稿、与有关单位的来往信件、编辑部起草文件底稿等等。……图5 《文史哲》向校图书馆转交图书记录
往期精选
10-13世纪中国农耕、游牧与工商业三大文明的对峙格局是如何形成的?| 柳平生 葛金芳
“性本善”还是“性本恶”,看看基因研究怎么说?| 孔宪铎